乡村振兴看桑植 | 芙蓉桥白族乡大庄坪村:小小罗汉果 群众致富果
2022-09-14 16:46:02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李卿瑶 | 作者:张博 邱德帅 尚柳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7266

桑植融媒9月14日讯(记者 张博 通讯员 邱德帅 尚柳)9月14日,走进芙蓉桥白族乡大庄坪村的罗汉果种植基地,果香四溢,举目望去一排排果树架上爬满了藤蔓,拨开藤蔓,一个个犹如绿色玛瑙般的果实压低了枝条,微风拂过,果子如同绿色的小精灵随风摆动,惹人爱怜。

“再过个把月,我们的罗汉果就要采收了。我们村采取‘公司+村集体+农户’运营模式,村里与相关公司签订收购协议,他们会根据市场价格和保底价进行收购,解决了销售的后顾之忧。公司给的价格也比较好,像这种大果能卖一块多钱一个,平均每亩的收成就有八千多元。”芙蓉桥白族乡大庄坪村党支部书记王焕云告诉记者,他还介绍道,“我们村集体今年种植了50亩,总的收益预计是在40万左右的,但因为今年全县遭遇旱灾,减产百分之四十,收益大概在20多万元。”

7月24日以来,桑植县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,无有效降水,全县已达重度高温热害和重旱。大庄坪村又地处高山,平均海拔800多米,水抽不上来,四十几天未下雨,别说灌溉用水,村民生活用水都成了困难。而八月又正值罗汉果幼果膨大期,需水量较大。

“不管怎样,都要先保证村民和罗汉果的用水!”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驻大庄坪村第一书记谷庭说。面对旱情,驻村工作队和村支“两委”人员齐心协力,全员上阵共同抗旱。没有水,那就一车车从山下运;没有车,那就向县里面申请。

“我们的水都是用水车从县城一车车拖上来的,我们村离县城13公里,山路就有9公里多,来回一趟要一个多小时,我们每天至少要送十车水,有时候要到晚上十点才能送完。”大庄坪村驻村干部黄文祝说,“我们村孤寡老人比较多,他们没有能力自己挑水,我们都是一家一户送到家里。”

村民用水保障了,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罗汉果的用水问题。8月的每天上午,村支部书记王焕云就驾驶着水车,顶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与烈日,亲自给罗汉果洒水,他说道:“我们今年刚开始种植罗汉果,很多设施还不完备,滴管带和微喷管都没有,没有完整的灌溉系统,加之遇到大旱,只能每天人工洒水。虽然有些晒,但能保住产业,能带动村民致富,也是值得的。”

功夫不负有心人,虽然有减产,但是有着细心照料,村里的罗汉果长势非常不错。“我们村的果子个个都漂亮,个头非常大,专家说我们村非常适合种植罗汉果。”看着漂亮的果子,王焕云止不住的高兴。

除此之外,罗汉果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,种植、授粉、采摘等全过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,因此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许多在基地务工的机会。“授粉、采摘非常简单,相对来说也算轻松,老人都能做,能保证村里的留守老人都有钱挣!”大庄坪村村支部书记王焕云说道。

56岁的陈才正就是受益者之一,授粉期间,他每天早早就来到罗汉果基地忙碌起来,小心采集雄株花朵,再将花粉点到雌株花朵上,来回穿梭在基地里,争分夺秒地给罗汉果花授粉。陈才正告诉记者,他年轻的时候常年在外务工,现在年纪大了便留在家务农,趁农闲时到基地里务工,不仅能多份收入,还能学到技术,方便以后自己种植。

“我们村子种罗汉果,我在这里做工,负责剪枝、授粉,每天有一百多块钱。年底村书记说还会给我们分红呐!”陈才正高兴地说。

乡村振兴靠产业,产业发展靠特色。目前,罗汉果种植已成为大庄坪村特色农业产业种植“新宠”,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“今年总的来说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,村里明年准备扩大了种植规模,力求能让罗汉果成为我们的特色产业,带动村民致富。”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驻大庄坪村第一书记谷庭对于大庄坪村未来,充满信心。

一审:秦福  

二审:杨明  

三审:吴明波

责编:李卿瑶

来源:桑植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时政报道
视听桑植
时政报道

  下载APP